私密處長痘痘不只是毛囊炎、巴氏腺囊腫,還可能是癌症警訊!
私密處長痘痘?有可能是常見疾病或癌症警訊。我們一起了解私密處常見的毛囊炎、巴氏腺囊腫是怎麼回事,還有避免私密處感染5招!
偶爾私密處會長出顆粒狀物,有點像痘痘。這可能是幾種常見的私密處問題,如毛囊炎、巴氏腺囊腫。如果出現很久都沒有消掉,甚至可能是癌症的警訊。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,私密處常見問題、何時該看醫生,以及避免私密處感染的保養5招吧!
私密處長痘痘,毛囊炎、巴氏腺囊腫最常見
私密處感染,以至於出現類似痘痘的顆粒狀物,有幾個可能:巴氏腺囊腫、毛囊炎、泡疹、性病如菜花、梅毒,或是皮脂性異位症。其中巴氏腺囊腫、毛囊炎,是最常見的。
- 巴氏腺囊腫:
巴氏腺位於陰道口兩側,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保持私密處濕潤。當巴氏腺受到細菌感染而發炎,腺體阻塞,黏液排不出去,就很容易形成巴氏腺囊腫。這種情形剛開始時,只會有腫脹感而不會痛。但若巴氏腺囊腫惡化,就會開始疼痛,嚴重時可能痛到不能走路、甚至坐著也會疼痛。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療,嚴重時會需要進行手術治療。 - 毛囊炎:
毛囊炎是細菌進入陰毛根部的毛囊,感染並使其發炎。外觀、成因都跟青春痘類似。治療上會建議保持私密處的乾爽清潔、配合穿著透氣、寬鬆的褲子,通常在三天至一週內會痊癒。 - 皮脂性異位症:
常發生在中年婦女身上,是良性無害的,通常不需要治療。
私密處顆粒狀物,經久不消,可能是癌症警訊!
如果私密處的病灶,經過兩、三個月都沒有消失,或是有短時間內變大的情況,就有可能是惡性組織的病灶,也就是俗稱的癌症。所以對於私密處的皮膚狀況,不可以輕忽對待,一定要時刻注意,若有問題一定要即時就醫。
私密處有問題,可能是疾病或疾病警訊,一定要就醫檢查
前面我們看到了幾種私密處顆粒狀物的可能問題與警訊,但不是要讓我們自行判斷自己是什麼問題,而是讓我們了解不就醫檢查的風險。如果私密處有任何問題,無論是長痘痘或是其他不適,都一定要就醫檢查噢!
可能很多人會認為,既然像是長痘痘,痛痛癢癢的,或是只是有腫脹感,那自己擦藥膏就好了,何必看醫生?其實,平時常用的外用塗抹藥膏,不一定有消炎殺菌的功能。塗抹不具殺菌功能的藥膏,反而會讓私密處更悶熱不透氣,使得發炎更嚴重。再加上私密處是非常敏感的,就算是婦產科開外用藥,也會因應不同情況而有不同的選擇。
所以,讓醫師檢查之後,對症下藥,才是最保險安全的。如果是因為長在私密處而不好意思看醫生,歡迎來新竹國泰找我噢!畢竟女性才是最能了解女性的。
避免私密處感染5招:保持通風、經期更換、經期沖澡、泡水衛生、常換內褲
最後我們來看看避免私密處感染的5招吧!
- 保持通風:
保持私密處的透氣通風。天氣悶熱潮濕時,不要穿過緊的褲子。沒有月經時,不要使用衛生護墊。 - 經期更換:
月經來時,經常更換衛生用品。其實也是保持私密處的清潔乾爽,以及透氣避免悶濕。 - 經期淋浴:
月經來時,盡量沖澡淋浴,避免泡澡。因為泡澡時外來的洗澡水流入私密處,加上又是經期,容易提高感染風險。 - 泡澡衛生:
當有泡溫泉、游泳等會讓私密處泡澡/泡水的行程時,要特別注意衛生清潔,降低感染風險。 - 常換內褲:
當經期、或是其他分泌物比較多的時候,要勤於更換內褲。原理也是避免悶熱潮濕以及細菌在有分泌物的內褲上滋生。
私密處痘痘重點整理
- 私密處痘痘:巴氏腺囊腫、毛囊炎最常見
- 私密處顆粒狀物若兩、三個月不消,或短期內惡化,有可能是癌症警訊,要儘早就醫
- 自行塗藥膏可能讓私密處感染發炎惡化,私密處有問題還是及早就醫檢查,最安全
- 避免私密處感染5招:保持通風、經期更換、經期沖澡、泡水衛生、常換內褲
因為私密處非常敏感,又有一月一度的月經,私密處的情況可以說是經常在變化。所以我們平時要多多關心自己親愛的妹妹,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是跟平常不一樣的地方,一定要就醫檢查,千萬不要自己猜測,延誤治療,造成麻煩的巴氏腺囊腫、甚至癌症噢!
關於私密處的健康保養,如果還有其他想知道的,可以參考婦產科女醫張瑜芹醫師的文章:

關於月經,如果還有其他想知道的,可以參考婦產科女醫張瑜芹醫師的文章:
網路掛號 (「醫師看診資料」 中搜尋「張瑜芹」)